[書摘] Chapter 6 Territoriality and Aggression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摘錄並翻譯自:Rosemond, J. (2013).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 Terrific! Kansas City, MO: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.

 

Chapter 6 Territoriality and Aggression

 

沒有什麼可以比幼兒彼此間的侵犯更能造成父母焦慮、驚慌、憤怒、罪惡。這主要是因為一派偽佛洛依德說法,認為孩子與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跟父母所做的一切有關。因此,父母認為孩子的侵略性代表著父母犯了一些錯誤。

 

我先開宗明義地說:「侵略性的孩子並沒有個壞爸媽,爸媽也沒有做錯什麼事,不論這些幼兒的侵略性行為有多麼不文明(例如咬人),大部分都是正常的。」

 

他們打人、說謊、把別人的東西藏起來,並認為自己是老大。這些壞行為並不需要別人教。不過,提醒你,並非所有小孩都有侵略性,而沒有侵略性的小孩,也不代表他們有比較好的父母。有些小孩受到侵略性的行為,反應比較軟弱。當他正在玩的玩具被搶走時,他的反應可能就是無助地坐著哭泣。他們沒有捍衛自己的地盤,但這並沒有什麼不對。其他的孩子可能會把玩具搶回來,這也不代表他們就是壞孩子,同樣地,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對。

 

不論一個孩子侵略性是強或弱,這都只是脾氣的性格。或許跟基因有關,但這尚未經過證實。總而言之,孩子的侵略性強或弱,這是天生的,然而,這不代表他們打人或咬人的行為無法被制止。

 

幼兒侵略性的打人跟咬人是有機會被制止的,但這需要大人的嚴厲。提醒你,並不是憤怒,憤怒只會讓事情更糟。大人必須平靜地嚴厲。

 

在進行任何教導之前,孩子必須被告知,傷害其他小朋友會產生他不願承受的結果。為了讓孩子充分理解,這些結果必須(1)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(2)冷靜且嚴厲地執行。

 

閱讀全文

[書摘] Chapter 5 No More Bedtime Blues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摘錄並翻譯自:Rosemond, J. (2013).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 Terrific! Kansas City, MO: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.

 

Chapter 5 No More Bedtime Blues

 

當談論到就寢時間,睡眠並不是主要的問題。當然,你會希望你的孩子乖乖上床且乖乖睡著,你會希望一天就這樣美好的結束,但就寢時間有另一個更大的課題,是父母與孩子要學習分離。父母對於孩子抗拒獨自就寢的反應,會對孩子面對其他分離事件有長遠的影響,例如孩子自己坐在位子上、第一天上幼稚園、第一天上學等。

 

如果媽媽將孩子睡前的抗議解讀為她沒有適切地回應孩子的需求,於是她陪孩子一起躺下或搖著他到睡著,未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要分離時,孩子一定都會反對到底。結果就是媽媽持續感到罪惡跟不及格,而孩子困在分離的問題中。

 

相對地,若媽媽接受孩子的抗議是必經之路,且持續溫和並堅定地跟孩子溝通,告訴他必須準時上床並自己睡覺,最終這個問題會被克服,而且所帶來的好處會是全方面的。

 

The Family Bed…Not!

 

為孩子設定固定的睡覺時間,並讓他們睡在自己的床跟自己的房間,有雙面的意義。首先,這讓父母擁有屬於彼此的時間;另外,這是分離與獨立的練習。事實上,孩子還有許多不同的練習需要經歷,此時父母的處理方式會立下一個重要的先例。

 

分離總是參雜了一定的焦慮,時常會讓孩子感到害怕,如果他的父母很敏感且很在意,他們同樣會感到很不舒服。分離是孩子從依賴轉換到自我依靠的過程,也成長所必經的問題。

 

精神病學家Scott Peck在他的暢銷書籍The Road Less Traveled中提到,許多人從未學著接受生命與生俱來的痛苦。當面對到問題,他們不是採取衝動、缺乏耐心的解決方式,就是試著直接忽略。孩子在就寢時間大哭,打孩子的父母屬於第一種,讓孩子一起睡的父母則屬於第二種。

 

父母和孩子一起睡是一種避免問題的方式,期盼未來有一天問題會奇蹟地自己解決。很不幸地,逃避分離痛苦的父母,永遠都不會得到孩子分離的許可。幾年下來,在此問題的持續失敗,造成了孩子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重大阻礙。

 

此外,若父母與孩子分開睡,會讓孩子認知婚姻是家庭的一大元素,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,而和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婚姻是三人行。將夫妻關係放在家庭的最高位置,可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,取得獨立的意識,並充滿安全感地成長。一起睡在大床延展了孩子的依賴並干擾了心理的成長。

 

幾乎每個孩子某種程度在就寢時間都會哭鬧,很自然地,他們的哭鬧讓我們想靠過去照顧他們,但這種的本能的照顧並不是永遠都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。孩子學會分離是成長過程成功的要素,父母必須帶領他們,而就寢時間是個最佳時機開始這項學習。

 

在下列的篇幅,我會回答一些有關就寢時間的常問問題,因為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適用所有孩子,針對一些類似的問題,我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法,父母可以針對當時的情況和父母與孩子的個性選擇適當的方式。

 

閱讀全文

[書摘] Chapter 4 Toilet Training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摘錄並翻譯自:Rosemond, J. (2013).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 Terrific! Kansas City, MO: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.

 

Chapter 4 Toilet Training

 

訓練小孩上廁所並不難,尤其是我們曾祖母的那個年代,但近50年來,兒科醫生與幼兒心理學家提倡了許多糟糕的訓練建議:

  1. 在兩歲前訓練小孩上廁所需要強迫,而且會造成小孩的心理傷害。

  2. 孩子年齡愈大,愈容易訓練上廁所。

  3. 把孩子放到他的器具上,不需要父母的幫助,他們會自己訓練上廁所。

  4. 在孩子展現出準備好的徵兆前,父母不應該嘗試訓練。

  5. 開始訓練後,一旦發生意外,父母應該包回尿布,之後再嘗試訓練。

我們來針對每一點進行討論:

  1. 你的曾祖母時代,在孩子兩歲前就開始訓練他們上廁所,並不使用外力強迫。而且並沒有根據證明兩歲前接受訓練的孩子受到心理傷害。

  2. 他們說訓練年齡較大的小孩上廁所會比較容易,我的問題是:「訓練一隻四個月大的小狗上廁所比較容易?還是訓練一歲大的狗比較容易?」,如果你等到狗一歲的才訓練,你一定會瘋掉,牠已養成隨時隨地大小便的習慣,要再訓練會很困難。孩子也是如此,歷史證明告訴我們,訓練孩子上廁所的適當時期是18到24個月大的時候。

  3. 說小孩會自己訓練上廁所,就好像說把小孩放在鋼琴邊,小孩就會自己學鋼琴一樣。或許有千分之一的小孩能夠自己學會上廁所,但大部份的小孩還是需要大人的指導。

  4. 當小孩可以聽懂簡單的指示,就是準備好的徵兆。

  5. 當訓練開始時,小孩發生尿尿意外,維持你對孩子的期望並持續訓練。走走停停的訓練會讓孩子非常困惑。

閱讀全文

[書摘] Chapter 3 Creative Discipline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摘錄並翻譯自:Rosemond, J. (2013).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 Terrific! Kansas City, MO: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.

 

Chapter 3 Creative Discipline


兩歲的小孩愛管閒事,愛唱反調,當事情不如己意就瘋狂尖叫,這一切蠻橫、慘叫、頑固的行為都是在脅迫父母。

針對這些行為,有些父母採取讓步,他們開始尋找讓這小傢伙開心的方法,並認為有好的父母就有快樂的孩子,因此他們會僅一切所能保持孩子的安穩。很快地,這些孩子擁有了這個家的主導權。

有些父母則採取以暴制暴,他們尖叫、威脅、體罰。當他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的年紀時,他們依舊在尖叫和威脅。他們沒有任何的進展,因為他們不曾學習。至於他們的小孩呢?沒人知道會如何發展。

第一種父母認為小孩的這些失控行為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好。第二種父母則認為小孩的這些行為是種冒犯、忘恩負義的表現,他們下定決心要懲罰這種行為。

在闡述更多想法之前,我必須先確立一個觀念:上述的各種行為,不論多麼極端,在這個年紀都是正常的。孩子沒有什麼問題,父母同樣也沒有。請記得,這是個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孩子,以他們的觀點,沒有人可以指使他該做什麼、拒絕他想要的事情、甚至是沒有立即把東西給他。

假想看看你自己也是宇宙中心,所有人都對你言聽計從,但後來就停止了,並用很現實的口吻告訴你這世界不是你想像的那樣。你也會尖叫,並拒絕承認他們所說的,然後變成一個難搞的人。

因此,父母的責任就是協助他逐漸接受他不是宇宙中心的事實,堅定且溫和地,讓他知道他跟一般人一樣,都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份子。

如果你了解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,就沒有任何生氣的必要了。先能理解,才能接受。如果你能理解並接受孩子的這些典型行為,有時你會覺得這些行為很好笑。一旦你接受了這些行為,這些都終會過去。如果你沒有辦法接受,很有可能這些行為會變成你沒完沒了的問題。

擺脫你的緊張和憤怒,你可以看到事情的全貌。清楚地溝通、適當地定位自己、保持自己的平衡,並做好父母所與生俱來被賦予的職責。

這就是所謂的教養,而這並沒有那麼複雜。針對兩歲大的孩子,有下列三個重要的教養目標:

.設下限制以克制孩子的行為,但不要影響孩子各項技能的發展。
.協助孩子發展容忍挫折的能力
.說服孩子你擁有他的主控權,讓他明白因此你可以提供良好的照顧跟保護。要說服一個兩歲的小孩,你必須展現你才是老大,不論他叫得多大聲,他還是歸你管。

在接下來的篇幅,我將把有效教養計畫的各個元素組合在一起。

閱讀全文

[書摘] Chapter 2 Promoting Healthy Development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摘錄並翻譯自:Rosemond, J. (2013).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 Terrific! Kansas City, MO: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.

 

Chapter 2 Promoting Healthy Development


兩歲前是感官驅動的時期,在此階段的孩子是一個慾望無窮的資訊收集者。他們不斷地移動,收集並分類環境所帶來的感官資訊。他們的探索是隨機但深度的,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沒有藍圖,只有一種不可抗拒的衝動想接觸所有存在眼前的事物,並藉此了解它們。透過漫遊四處,嬰兒吸收了大量不知如何使用的資訊。

到了兩歲的某個時間點,他發現他可以推動這個世界讓一些事情發生。在此之前,他是個探險家,猶如哥倫布化身,探索新世界。現在,他變成了一個實驗者,一個小小科學家,一心想了解事物如何運作。

隨著感官的開啟,幼兒與環境互動不再只是因為好奇,而是故意地想要達成一些目的。 在這段期間,透過 trial and error,孩子開始獲得思考因果關係的能力,因此他們會刻意地進行一些行為。

例如:一個15個月大的孩子,看到廚房櫃子上的一包餅乾,不論怎麼拿總是徒勞無功,只能瘋狂尖叫到某個人出現幫他一把。幾個月後,同一個孩子,覬覦同一包餅乾,會把椅子推到櫃子邊,然後爬上椅子,順利拿到餅乾。

隨著孩子心智的拓展,他的世界也同步擴大。在每個清醒時刻,他都興奮不已,投入於周遭的每件事物,四處巡邏,一下爬上櫃子與書架,一下爬出他的嬰兒床和汽車座椅,手腳總是比爸媽快了一步。

他對所有事物都充滿興趣,唯一的限制,就是肢體發展與心智發展的差距,他們的肢體技能尚未跟上心智發展的腳步。一個兩歲的孩子,可能已經可以針對一個問題,在心中建構出一個解決方法,但肢體動作卻還不足以實現這個方法。

例如,當他在玩一個形狀的配對遊戲,他可能知道某個形狀的玩具,要放到相對應的位置,但他的手指卻不夠靈活,無法將玩具放對。

這樣的不協調令人挫折,常常一瞬間轉變成情緒大爆發。如果有人試著幫他一把,他可能會變得更加憤怒,因為他寧願自己繼續嘗試後失敗,也不想看著別人成功地達成。

在孩子兩歲的某個時刻,他突然了解,他是一個「自己」,個人意識和自我意識開花結果了,並開始定義「自己」是誰。依照我們在Chapter 1所建立的規則,雖然會讓他沮喪,但他最終必須接受「自己」並不是全世界,而只是全世界的一份子。

他必須認知獨立自主並非為所欲為。正如孩子在這個年齡的任務,是建立自主權(清楚認知自己是個獨立個體),父母的任務則是養成孩子的規矩並啟動他的社會化。這仰賴務實期望的建立、溝通和適當限制的設置。

隨著孩子身心狀態的增長,以及他主宰世界的慾望提升,父母要開始對他要求越來越多。告訴他這件事他該做、那件事不能做、這個東西不能碰、那個東西不能拿。

他漸漸地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。他不能同時既獨立又依賴。為了變得更加自主,他必須放棄跟父母某種程度的連結,尤其是媽媽。獨立比較好,還是依賴比較好,對他來說是個難解的習題。以結果來看,幼兒行為反反覆覆,一下賣萌討抱,一下頤指氣使,他兩種好處都想要。我們不也都是這樣?

如先前所討論的,與terrible two有關的行為,不是因為肢體發展(例如學會攀爬),就是因為心理影響(例如父母試圖管教)。因此,好管閒事、暴怒、拒絕合作等行為都是正常的,有這樣的認知是很重要的。

閱讀全文

[書摘] Chapter 1 The Big Picture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摘錄並翻譯自:Rosemond, J. (2013).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 Terrific! Kansas City, MO: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.

 

Chapter 1 The Big Picture


新生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,在兩歲前,他認為他統治著全世界,他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為孩子建立起了一個堅定的認知:沒有任何質疑,孩子可以依賴父母。這個認知稱作為「信任」。在親子關係初期,信任帶來了穩定性。

在接近兩週歲的時候,父母開始啟動親子關係最顯著的轉變。他們開始拒絕迎合孩子的所有要求,遊戲規則從「小孩作主」變成「父母作主」。面對父母的叛變,孩子尖叫、反對合作、拒絕談判,抗拒主權的轉移。你叫他坐,他就站;你叫他撿玩具,他拒絕;如果你拒絕他的要求,他就躺在地上尖叫大哭。這就是要馴服小怪獸的代價。

如同農田耕作和候鳥遷徙有季節之分,養育子女也有不同季節。第一個季節,我稱作為服務季節,期間為孩子出生到兩歲左右。在這段期間,孩子仍無法照顧自己也無法預測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,因此,父母就是孩子的侍從,負責孩子的起居。

如此全面的依賴狀態,父母將孩子放置在關注的中心,生活圍繞著他打轉。不僅提供他生活的基本所需,也在他探索環境的過程中保護他受到傷害。

在大部分的文化中,媽媽是第一個季節的主要侍從。爸爸的角色,是協助妻子,並且在妻子需要喘息的時候,接手照顧小孩的工作。

FullSizeRender 3

閱讀全文

[書摘] 譯序, Making the “Terrible" Twos Terrific!

2016.06.24

 

從秉琪懷孕時,我就開始陸陸續續閱讀一些育兒的書,有育兒觀念的、腦部發展的、健康知識的等等,就像大家說的第一胎照書養。但我一直都覺得,帶小孩這件事,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,每本書都只是提供一種觀點,最終還是要看自己跟小孩的狀況,自己決定想要教養的方式。若堅持某種教養方式,卻搞得自己跟孩子都不開心,似乎也沒有必要。現在回頭來看,先前看的那些書,也沒有一本是完全follow的。

 

隨著蓀禮漸漸長大,也開始越來越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堅持己見,因此把媽媽氣得半死的頻率也越來越高,雖然才一歲多,就不時有terrible two的現象發生…

 

在今年三月中的某一天,我剛好在德國出差,接到秉琪的電話,電話的另一頭,感覺得到她非常沮喪,她說陳蓀禮皮到她受不了,她今天對陳蓀禮大發飆,但大發雷霆後又非常愧疚,覺得對孩子太兇了,因此心情很不好。當下我也只能稍加安慰一下,也幫不上什麼忙,沒說太多就掛下了電話,回去繼續開會。

閱讀全文

[柬埔寨] Angkor Wat (1):卸下背包當團客

2016.02.27

過年之前,有一天下班搭捷運的時候,就在想今年秉琪的生日禮物該送什麼?想來想去送什麼很像都不實用,而這傢伙最喜歡的就是出門旅行了,那不如在她生日期間的228連假送她一趟旅行當生日禮物好了!

於是我打開了Google Map,尋找著台灣附近有哪些鄰近地方可以去?第一個想到其實是日本,因為又近又方便,加上我又還沒去過日本(每次朋友同事聽到我還沒去過日本,都一副驚訝貌…),但就是因為日本這麼便利鄰近,在我心中總是覺得日本是個隨時要去就可以去的國家,不急著現在去,如果有機會出國,應該先去一些困難度較高的國家。就是這樣的想法,導致我現在都還沒去過日本。

於是我繼續在Google Map上航行,俯視著台灣附近的國家,由於我們去年底才去了一趟泰國清邁,玩得很開心,因此把目光轉向東南亞,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去,看著看著看到了柬埔寨,忽然想到一直都很想要去「吳哥窟」,而先前也聽說去吳哥窟旅行還滿累的,很多古蹟要爬上爬下,趁年輕的時候去會比較好。

於是我便鎖定「吳哥窟」了,因為這個地方鄰近卻不好去,而且要趁體力還行時盡早去,重點是,這是一個在內心深處一直很想去卻遺忘的地方,現在因為秉琪的生日,讓我再次想起了,若能夠用吳哥窟之旅幫秉琪慶生,一定會是很棒的一件事。

有了先前去歐洲跟泰國兩次帶蓀禮一起自助旅行的經驗,我們對於出國旅行,都會想帶著這個小搗蛋一起,雖然會多了很多不便,卻也給了我們更多美好回憶。很多朋友聽到我們帶小朋友出國,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又累又浪費錢,因為小孩子都不會記得,但對我們而言,小孩子不記得沒有關係,只要我們記得就好,只要我們的旅行因為她的加入很開心就好,只要這個小朋友當下玩得很開心就好,至於她後來記不記得,我覺得並不是那麼重要~

況且,跟這個小朋友相處一年多以來,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孩的學習能力遠超出我們的認知與想像,或許她會記得也說不定,或許這種開心幸福的感覺會成為她腦袋中的黃色核心記憶,支撐著她腦袋中的某座島嶼也說不定。只要是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很開心的事,做就對了~

心中決定好地點「吳哥窟」之後,就開始study一些資訊,發現台北到暹粒(吳哥窟所在城市)的直飛航班只有包機,只開放給旅行團,雖然有些旅行社還是會將機票釋放出來,賣給自由行的客人,但在228連假檔期的自由行機票都貴得嚇人,自助反而不划算,於是我開始考慮跟團。

長大懂事以來,旅行一直都是自助,隨性自在慣了,對於跟團內心其實有些抗拒,一方面怕被固定的行程綁綁住,再來也怕旅行團購物推銷,但最怕最怕的,就是怕遇到白目團友,要綁在一起連續相處好幾天。但眼前也沒有比跟團更好的選擇了,我只好研究一下旅行團的資訊。

研究了一下發現,大家對「品冠旅遊」的吳哥窟團評價很好,而且他們的團是標榜全程no shopping行程,雖然團費較高,但只要品質評價好,沒有浪費時間的購物行程,這樣就好了,因此我決定報名「品冠旅遊」的吳哥窟團,一報名就發現額滿了,只能候補。雖然是候補,但我心中總是覺得一定能夠成行,果然,隔天早上就接到了旅行社的電話,通知我後補成功,這次的吳哥窟之旅就這樣確定成行了!

2/27 出發的這天,雖然飛機時間是中午12點,但我們六點就起床了,因為我們到了出發當天都還沒有整理行李,只好一早爬起來匆匆忙忙整理。旅行團約定的集合時間是九點半,我們搞到快九點才出門…@@

一出門就塞在路上,動彈不得,連假期間全部的車都冒出來了,花了半小時才排上交流道…快11點才到機場,我們是這班飛機最後兩個check in的,只剩下兩個分開的位子給我們,不過也沒辦法了,有趕上就好~到時候再看看有沒有機會換位子吧~

閱讀全文

[旅遊雜記] 大家都說出門在外要小心!但到底怎麼做才算小心?

在我們旅行經驗中,有許多國家都被認為是不太安全的地方,親朋好友們聽到我們要去這些地方,總是會說:「出門要小心喔!」。

出門在外要小心,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但到底要怎麼做才算是小心?在經過拉丁美洲一年的旅行後,我們有了一些心得,在這邊跟大家分享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旅行上更加安全~

首先,我必須說:「沒有一種作法,可以保證100% 的安全」,但每種安全措施,都能降低危險發生的機率,機率降得越低,壞事就越不容易找上門~ 閱讀全文

[墨西哥]:Mexico City (2):最後的最後

2012.07.17~21

從來到墨西哥的第一天開始,我們就深深地覺得這裡是個美食天堂,彷彿就像是地球另一端的台灣一樣,有許多美味的海鮮與小吃,不做功課、任意地在街上嘗試攤販或餐廳,幾乎都不太會讓你失望~

在墨西哥市市中心的步行區Av. Francisco I. Madero 街上,有間叫TACOS DE CANASTA的小店,每次經過都看到一堆當地人在排隊,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嚐試當地美食的機會~

Taco de canasta

中美洲-墨西哥-mexico city-3-2

這裡的taco跟我們之前在街上吃得不太一樣,先前吃到的,不論是餅皮或是內餡,都是比較乾的,絞肉跟配菜都是粒粒分明;而這間taco的內餡都是泥狀的,有的口味是肉泥,有的則像是豆泥,餅皮也因此變得比較濕軟。但…真的超好吃的!!!而且相當便宜,一個taco才5 peso,大約台幣$12而已~

中美洲-墨西哥-mexico city-3-1

餐桌上還有超大一盆的配菜和醬料,讓人光是看得就覺得過癮~

中美洲-墨西哥-mexico city-3-3 閱讀全文